郑州华肤皮肤病医院logo
您现在的位置:郑州皮肤科医院 > 牛皮癣 >
医院简介
郑州华肤皮肤病医院简绍
郑州华肤皮肤病医院是目前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家中医皮肤病专科医院,同时也是首家获得卫生部授权国家临床重点中医皮肤病专科的医疗机构。...[查看更多]
热门推荐阅读
牛皮癣

银屑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

来源: 牛皮癣 《科普文集》 发布时间:2017-01-05

   郑州皮肤科医院介绍,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无传染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 是在皮肤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的鳞屑,经过缓慢,具有复发倾向。

  一、病因

  西医对银屑病的发病原因的研究尚未突破,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各家学说不一 ,其中主要有遗传、感染、免疫、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神经精神因素等学 说。其中较为公认的学说主要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

  中医皮肤科学界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对银屑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医基本理 论指导下,对银屑病的病因学说主要有,血热说、血瘀说、血虚说、毒邪说。

  二、症状

  根据其临床特征,银屑病主要分为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和红皮型4种类型 。

  1.寻常型银屑病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无明显性别差异,多数患者冬重夏轻。好发部位:全 身可发,但以头皮、躯干、四肢伸侧为多,常左右对称。皮疹基本损害初起为 红色丘疹和斑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可逐渐扩大或融合成片,色鲜红或 深红,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其形态不一,有钱币状、点滴状、环状、地 图状、蛎壳状之不同。

  皮疹有两个重要现象,是银屑病的主要特征。薄膜现象:轻轻刮除表面覆盖的 银白色鳞屑,则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半透明的薄膜,称为薄膜现象;点状出 血现象:若再刮除薄膜,即可出现散在的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银屑病 皮疹累及指甲,则可出现顶针样凹陷,累及头皮,则可出现束状发。

  一般无自觉症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急性发作,慢性经过,倾向复发。 多数患者冬季症状加重或复发,春夏季节减轻或消失。按病情的发展,又可分 为进行期、稳定期和退行期。

  2.关节型银屑病

  发病率约占银屑病患者的1%。多数病例继发于银屑病之后,或银屑病多次发病 之后,症状恶化而发生关节改变,或与脓疱型银屑病或红皮病型银屑病并发。

  关节炎可同时发生于大小关节,也可见于脊柱,但以手、腕及足等小关节为多 见,尤以指趾关节,特别是指末端关节受累更为普遍。

  除银屑病损害外,还伴有关节病变。皮疹往往为急性进行状态,表现为广泛分 布蛎壳状银屑病。关节病变主要为非对称性外周多关节炎。还可能发生对称性 类风湿关节炎、远端指趾关节病、破坏性致残型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症状。

  可有乏力、发热,体重减轻,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严重时关节变形及关 节僵硬。其关节症状常与银屑病症状一致,其重亦重,其轻亦轻。

  病程慢性,往往经年累月而不易治好。

  3.脓疱型银屑病

  为非继发感染,脓液细菌培养阴性。可分为泛发性及掌跖脓疱型银屑病两种。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多见于青壮年;皮疹可泛发全身,但以四肢伸侧及皱襞 部为多见。亦可自掌跖发疹,而后蔓延全身者;在银屑病的基本损害上出现密 集的粟粒大浅表性无菌性脓疱;大多急性发病,可在数周内泛发全身,常伴有 高热,关节痛和肿胀,全身不适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病程可达数月以上 ,大多数呈周期性反复发作,也可发展为红皮病型银屑病。常因并发肝肾等系 统损害、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掌跖脓疱性银屑病:好发年龄为3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皮损局限于手足 部位,多发于掌跖部,也可扩展到指趾背侧,常对称发生。损害为对称性红斑 ,其上出现许多针头至粟粒大小无菌性小脓疱,不易破裂,干涸后形成痂皮, 逐渐脱落。痂脱落后,出现片状鳞屑。以后表皮下方再次出现成群新脓疱,以 致同一斑片上可见脓疱和结痂等不同时期的损害。指趾甲常被侵犯,产生变形 、浑浊、肥厚,并有不规则嵴状隆起。一般情况良好,皮损可有疼痛和瘙痒, 亦可伴有低热、头痛、食欲缺乏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顽固,反复发作。

  4.红皮病型银屑病

  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银屑病类型,约占银屑病总数的1%。多因治疗不当,特别是在寻常型银屑病急性进行期,应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物或长期大量应用激素突然停药或减量不当所致。

  皮疹泛发全身。表现为全身皮肤潮红,广泛皮肤皆呈弥漫性红色至暗红色的大片浸润性红斑,上有大量麸皮样鳞屑,不断脱落。在潮红、浸润中常有片状正常“皮岛”为本病特征。指趾甲浑浊、肥厚、变形,甚至出现甲剥离脱落。口腔、鼻咽部黏膜、眼结膜可出现充血。

  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各处浅表淋巴结可出现肿大。病情顽固,常数月至数年不愈,且易于复发。

  三、预防

  1.解除思想顾虑,避免焦虑、紧张、情绪激动。

  2.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3.不宜饮酒及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4.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病灶。

  5.避免物理性、化学物质和药物的刺激,防止外伤和滥用药物。